
仰望星空,执梦远航
郝海芳,女,汉族,出生于1999年2月,中共党员,济南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硕2201班学生,现任生物硕2201班学习委员,曾任生物硕2201班班长。在校期间获得济南大学一等奖学金、三等奖学金、优秀学生干部、国家奖学金;研究方向为药物靶点与膜受体。获得授权专利两项:一种靶向c-Src激酶SH3结构域的化合物及其应用、一种靶向c-Src激酶SH3结构域的化合物及其应用。
坚定信念:追求医药梦想的开始
我的求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我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家境并不富裕,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常年忙于田间劳动。凭借着对知识的渴望,我考入了大学,在本科期间,我面临着经济与学业双重压力,却始终没有放弃。记得一次,因高强度的学习和实验研究,几乎累到晕倒。尽管身体透支,我还是坚持完成了一个关于新药研发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服务的课题研究,在我的努力下,带领团队在全山东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得了金奖。这个胜利不仅是对自己的奖励,更激励着我在追寻医药与科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我坚信“只要有信念,就能克服一切困难”。
勤于钻研:用数据书写青春的信念
在研究生阶段,我主要从事药物靶点与膜受体方面的研究。这是一个需要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领域,我以持之以恒的精神不断攻克难关。记得初入实验室时,面对陌生的实验仪器和繁复的实验流程,我深知唯有踏实学习才能逐步突破。我常常一边查阅文献一边请教导师和师兄师姐,迅速掌握了实验技能。在一次重要实验中,为了验证某种药物对特定蛋白表达的激活作用,我需要连续重组并纯化分析大量蛋白。这不仅要求操作精准,还需要保持连续高强度的实验专注力。那段时间,每天在实验室工作到凌晨一点,甚至为了保证实验进程,睡在实验室旁的小沙发上。终于,在无数次实验失败之后,我用数据解析出清晰的结构,为课题的下一步研究打下坚实基础。
无私奉献:点燃知识的灯塔
我在追求个人学术进步的同时,还十分关注社会的健康问题。在疫情期间,我积极报名成为志愿者,协助社区进行疫情防控工作。不仅参与了健康咨询,还积极帮助社区进行消毒和防疫物资的发放。当我看到每一个获得帮助的家庭脸上露出的笑容,心中自豪感油然而生。我意识到,医学不仅关乎个人的成就,更关乎人与人之间的关爱与责任。
追求卓越:用奋斗诠释青春担当
我的努力也得到了广泛认可。在研究生阶段,我申请两项发明专利都已获得国家专利局授权,研究成果得到同领域专家的关注与认可;作为项目核心成员完成国家级科研课题2项;成绩优异连续两年获得一等奖学金;获得校级 “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在这些荣誉背后,是我始终坚守的科研信仰和辛勤付出。
“科研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不断质疑和修正自己的过程。每一个失败的实验都在为成功搭建基石”。正是这种不断进取的精神,让我在学术道路上越走越远。
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研究生的青春篇章:我用勤奋点亮科学梦想,用创新推动学术进步,用奉献服务社会发展。获得国家奖学金,不仅是对我个人努力的肯定,更是激励我在未来的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追求卓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