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子风采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正文

济南大学2024年国奖获得者——水利与环境学院刘剑勋

2024-12-19
作者:     来源:
查看:

道阻且长 行则将至

刘剑勋,汉族,出生于199911月,共青团员,济南大学水利与环境学院2022级环境工程专业资环硕2201班学生。

获得的重要奖项及重要荣誉

2022-2023学年:济南大学入学三等奖学金济南大学三等奖学金;申请专利:一种用于汽车尾气多污染物催化净化的高效镨锰钙钛矿催化剂.申请号:CN2023107364807(实质审查)。

2023-2024学年:济南大学二等奖学金;以第一作者身份于核心期刊《中国粉体技术》发表论文《钙钛矿型La0.5Sr0.5CoO3催化剂的制备及其NOx储存性能》。以第一作者身份于中科院SCI一区期刊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发表论文High performance of PrMnO3 perovskite catalysts for low-temperature soot oxidation.

主要经历、事迹和研究生生活感悟

一、初心不改,坚定信念

作为一名研究生,他始终坚守初心,秉持“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信念,在追求学术卓越的道路上不断前行。在思想上,他积极学习党的理论知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领导,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这种思想的引领让他更清楚地认识到个人奋斗与社会发展的紧密联系,也让他在科研道路上坚定了步伐。

二、科研攻坚,道阻且坚

“道虽远,不行不至;事虽难,不为不成。”科研的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从事环境催化材料开发方向的研究过程中,他曾遇到实验数据异常、仪器运行失败等诸多难题。仪器出现问题时,他曾连续几个月调试仪器,但始终无法得出预期结果。那段时间,他反复联系工程师交流仪器维修,不停查阅文献、调整方案,甚至深夜仍在实验室测试。最终,通过一次次的尝试和改进,他成功取得突破性进展,为课题提供了关键数据支持。

这段经历让明白:科研的过程虽充满艰辛,但每一次攻克难关,都是向成功靠近的一步。科研工作不仅需要敏锐的洞察力和严谨的学术态度,更需要强大的心理韧性和坚定的意志力。无数次实验失败的背后,是持续不断的努力;一次数据的准确背后,可能是成百上千次的测量与比对。那些深夜伏案的时刻,那些对每一个细节反复琢磨的日子,构成了科研工作者的日常。

如今,他已发表了一篇中科院SCI一区顶级期刊论文,一篇核心期刊论文,以及一项发明专利(实质审查)。每一项成果的取得,都离不开无数个“行则将至”的瞬间。这不仅是一种信念,更是一种指导行动的力量。它让在面对未知时不会轻易放弃,在解决问题时始终保持耐心和专注。正是这种精神,支撑走过无数个日夜,完成了一次次从无到有的转变。这段科研历程让深刻体会到,科研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成果本身,更在于追求的过程与突破自我的勇气。正是这些经历,让更加坚定地相信,只要步伐不停,终将到达理想的彼岸。

三、踏实奋进,全面发展

作为一名研究生,深知科研不仅需要埋头苦干,更需要与社会实际需求相结合。在校期间,我积极参加实践,曾多次进行实习,深入了解了科研成果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在企业实践中学习到了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并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这段经历不仅丰富了的专业知识,也让深刻认识到产学研结合的重要性。

四、感悟与寄语

“坚持是一种信念,奋斗是一种态度。”国家奖学金对他来说不仅是一份肯定,更是一种激励。科研的艰辛让他懂得,唯有脚踏实地、耐心耕耘,才能在学术的沃土中结出累累硕果。他希望自己的经历能鼓励更多同学:无论前路多么坎坷,唯有坚定信念、付诸实践,才能看到曙光。

五、展望未来

未来,将以更坚定的步伐走在科研的道路上,以热忱与担当回馈社会。相信,只要怀抱“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的信念,任何目标都可以到达,任何梦想都能实现。未来,希望能继续深入科研领域,致力于突破学术难题,为社会和行业带来更多创新性成果。同时,也计划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的产业化,推动技术的应用落地,让科研成果真正服务于社会发展。深知,科研不仅是一份个人的追求,更是一份社会责任。愿与更多的科研工作者一道,共同探索未知的领域,攻克技术难关,推动科学的进步。只有在坚持与探索中,才能不断为人类的美好未来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