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风赶月莫停留
吴孝鑫,男,中共预备党员,土木建筑学院2022级土木水利专业硕士研究生,硕士期间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1篇,中文北大核心论文两篇,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济南大学一等奖学金,被评为济南大学优秀毕业生。同时,积极参与创新竞赛,获得第十届全国高校BIM毕业设计创新大赛全国一等奖。
做一件事,做成一件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作为一名研究生,我深知科研是学习的核心和立足之本,而科研最重要的就是积累。为了更加熟悉我的研究方向,我广泛阅读中英文文献,文献整理数百篇,为了使科研论文呈现出更好的视觉效果,我从国内外论文寻找灵感,学习了各种科研绘图软件。我围绕超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以及节能减排方向展开深入探索,着眼于解决建筑工程中的难题。“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不管是课题方面的严谨性,还是实验方法上的创新行性,亦或是实验成果的可视化,我都以严谨的态度严格对待,确保一步一个脚印,确保每一个环节都顺利的实施。
在研究生学习中,我发表了1篇SCI论文和2篇中文核心论文。在不断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结合的过程中,成功地测试出超高性能混凝土快速制备的方式,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超高性能混凝土从制备到力学性能的全过程节能减排。在实验的过程中实验仪器不吻合、实验失败、数据不稳定、模型误差过大……这些问题让我一度感到迷茫。但我始终相信,解决问题的过程正是成长的过程。我通过与厂家沟通,自行设计的方式解决试验仪器的问题,通过加大工作量“以数量确保质量”,解决实验失败、数据不稳定的问题,通过借助AI,不断尝试的方式解决模型误差过大的问题最终完成了实验,这些成果的取得,无不浸透着我奋斗的泪泉,也包含着导师对我的支持和帮助。“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这段经历虽苦,但我始终将其看做我人生中的重要一环,时刻激励着我不断前行。
敢于尝试,创新中发现机会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重大的科技创新成果是国之重器,国之利器,必须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上,必须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科研的魅力在于创新。在实验中,我常常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试验结构后模型的拟合过程中,我发现现有的方法无法满足数据分析的精度要求,函数的复杂程度较高,公式过于复杂,于是我在结合规范的基础上尝试引入一个新的折减函数,通过不断地尝试与创新,这个新方法成功提升了模型的准确信,为课题带来了新突破。这样的创新尝试不仅让我拓展了思维,也让我意识到,科研中不要害怕失败,很多时候只有敢于尝试,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方案。在科研论文的写作过程之亦是如此,一个小小的创新往往能得到审稿人的青睐,在参考了国外多篇顶刊论文的整体设计风格以及试验图表,我发现我论文引言部分的文字描述过于单一,于是创新性地以图、表、文字结合的方式呈现在文章上,除此之外更是丰富了实验的流程图以及各种图表的配色,最终在得以在Construction and Building Materials期刊上发表。
展望未来,努力成就更好的自己
“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历沧桑”回首过去的经历,我深刻感受到以下几点:
1.坚持是成长的关键。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不放弃,总能找到解决的方法。
2.挑战是进步的动力。科研的道路充满未知,但每一次突破都能带来巨大的成就感。
3.创新是成长的源泉。敢于尝试和探索,让我在科研中找到更多的可能性。
4.奉献让成长更有意义。帮助他人、回馈社会是我最大的收获之一。
未来,我会继续保持对学术的热爱和对社会的责任感,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同时也希望用我的经历激励更多年轻人,相信努力的力量,用坚持书写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成长的路上虽然充满挑战,但正因为如此,它才值得追求。愿我们都能不忘初心,坚定前行,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