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学子风采 国家奖学金获得者 正文

济南大学2024年国奖获得者——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李超

2024-12-19
作者:     来源:
查看:

强国有我,科研报国

李超,男,汉族,1996年12月1日出生,中共党员,济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2021级博士研究生。现任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第七党支部副书记。

主要获奖情况

2021-2022学年:中国电信奖学金“飞Young奖”,济南大学宋健奖学金,济南大学一等奖学金,济南市优秀共青团员,济大之星-博学之星,济南大学十佳团员,济南大学优秀团员,第十七届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

2022-2023学年:济南大学一等奖学金,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山东省优秀学生,济南大学优秀学生。

2023-2024学年:研究国家奖学金,济南大学一等奖学金,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济南大学优秀学生。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在济南大学的九年求学生涯,我始终奋发拼搏,学习上勤奋刻苦,专业基础扎实,一直潜心科研,致力于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科技力量。

学思悟践守初心-在细照笃行中不断修炼自我

作为中共党员,我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身示范,具备较高品德修养。在2022年4月,获得了济南市优秀共青团员。2022年12月,作为济南大学唯一学生代表参加了共青团山东省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在济大的九年求学生涯,始终奋发拼搏,在课题研究和日常学习生活中敢于迎难而上,自立自强。先后荣获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国电信奖学金、山东省优秀学生等荣誉。

躬身数载科技情-拓宽科研广度,找准团队自主创新“原动力”

研当以报效国家为己任学必以服务人民为荣光。当前,国家能源转型步伐明显加快,清洁化、低碳化发展态势愈发强劲。研究生期间,我一直致力于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的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为生态环境保护与美丽中国建设贡献科技力量。其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生物质能的综合利用制备碳材料、碳基缓释肥料、液体燃料和精细化学品等固废资源化利用展开。自2019年以来,创新性开发设计了绿色活性炭生产工艺、塑料可持续回收再利用等工艺,实现了废弃生物质的高值化利用制备多功能碳材料,为碳中和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面对研究课题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通过查阅文献以及跟导师交流讨论,通过不断地优化实验方案,去探究合适的实验方案。通过努力创新以及老师的精心指导,收获了研究生阶段的首个研究成果。为了避免贵金属基催化剂的使用,选择设计制备生物炭作为催化剂用于催化塑料制备生物油,其目标产物较好的性质具有工业化应用的前景。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高水平一区期刊上。博士期间,我以第一作者Green Chemistr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等一区TOP期刊发表SCI论文20篇,一作论文累加影响因子大于180;参与发表SCI论文6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0余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等多个项目。

青春建功报家国-延展科研维度,服务十大千亿产业“新动能”

面对山东省在全国区域竞争中产业结构不优、新动能成长不快等问题,主动投身于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和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振兴计划,通过技术成果转化助推企业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升级换代。所在研究团队与山东八三石墨新材料厂展开技术合作,并获得了淄博英才创新项目支持。针对企业目前沥青生产过程中结焦值较低等问题,利用其自主开发的技术成果制备出了高性能高结焦值的沥青石墨产品,相关技术已实现技术的验证,对于提高企业产品多元性和市场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此外,我还积极参与科研竞赛项目,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带领师弟师妹们积极参与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并且获得了山东省三等奖的成绩积极带领本科生开展课题研究并指导本科生参与学校及学院组织的科创活动。通过指导本科的师弟师妹探索创新,养成良好的科研思维,将自己的所学所知所会传承为他们,指导他们参与科研立项,并顺利完成课题结题。作为科研工作者,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会议,能够了解同行的研究进展,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提供思路。通过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扩展自己的知识领域,更好地了解目前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从而能够更好地开展课题研究。通过合作,与相同领域的人分享讨论经验,从而确定更佳的研究方向。

遍历济大年春夏秋冬,这是不平凡的年,亦是最自豪和幸福的年。时间是开拓者前行的刻度,是奋斗者筑梦的见证。翻越一个又一个科研山峰的他,每天都在为新的目标而努力奋斗。未来,我也会将继续大力发扬“三牛”精神,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辛勤耕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