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追梦征程:奋斗、创新与奉献的力量
李百洪,男,汉族,2000年5月出生,共青团员,济南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院材料与化工专业材硕2202班学生。
主要获奖情况:
2022—2023学年:济南大学入学三等奖学金,综合测评成绩第1名,济南大学一等奖学金,济南大学优秀学生,济南大学第四届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济南大学第七届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二等奖。
学术研究:
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生物油基碳材料合成机制研究”;国家自然可续基金面上项目,“生物质裂解耦合挥发分强化聚合循环流反应过程中半焦性质动态演化机制研究”。
2023年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1篇。2024年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2篇,EI论文1篇。
奋斗精神:坚持追逐梦想
刚入学时,我在实验中频频受挫,操作总是出现偏差。但我始终相信,成功的背后是百折不挠的努力。实验结果不会总是尽如人意,对于更优解探索的道路需要不停摸索。研一在上课之余,我把其余时间几乎倾于实验室,每晚随实验楼关门而出,最终获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并在导师的指导下发表了四篇高水平论文。这段经历让我深刻明白,奋斗不仅是通向目标的桥梁,更是个人成长的助推器。
创新精神:大胆尝试新思路
我所在的课题组面对一个长期未解的问题时,多次尝试传统方法却收效甚微。我提出是否可以跨学科融合生物质材料解决问题,虽然这个想法当时在组内备受质疑,但我仍执着地展开了实验。经过数月的调试,我成功用新方法优化了实验流程,为团队的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这段历程让我更加坚定,创新不仅是科研的源泉,更是突破自我的勇气。
奉献精神:成就他人亦成就自己
在科研的道路上,我深刻体会到,个人的成长和团队的进步密不可分。一次课题组例会上,一位新加入的师弟在分享实验进展时,因缺乏经验而被复杂的数据分析难住,陷入困惑。看到他的窘境,我主动与他交流,发现问题的核心在于分析方法的选取不当。尽管我的研究任务也很繁重,但我还是抽出时间,手把手教他使用一种更加高效的分析工具,并结合实际案例帮助他掌握关键技巧。在接下来的实验中,师弟不仅解决了数据分析问题,还提出了一个我未曾想到的改进方案,为整个课题组的研究带来了新的启发。这让我意识到,帮助他人不仅是科研中不可或缺的品德,更是推动团队和个人共同进步的重要途径。这段经历让我更加确信,科研不仅是知识的探索,更是心灵的协作。当我们选择为他人奉献时,也是在铺设一条更宽广的创新之路,而这种相互成就的过程,正是科研中最令人感动的地方。
感悟与寄语
研究生时光是人生中最宝贵的奋斗岁月,它教会我:不惧挑战、敢于创新、乐于奉献才能不断突破自我。我希望所有正在拼搏的人都能坚定信念,脚踏实地,在自己的领域中书写无悔的青春篇章。未来的我一定会感谢现在每一次的努力与坚持!